文艺批评 · 首发 | 刘复生:70后爸爸去哪儿了?——评《我和我的父辈》
点击上方蓝字,关注文艺批评
《我和我的父辈》预告片
编者按
继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《我和我的家乡》之后,电影《我和我的父辈》也在今年国庆档作为献礼影片上映。该影片由《乘风》《诗》《鸭先知》《少年行》四个篇章构成,分别对应抗日战争、新中国建设、改革开放时期与人工智能未来时代,由吴京、章子怡、徐峥、沈腾分别执导并主演一个单元。影片通过四个父亲、四代人讲述共和国史,虽以普通人的角度切入,但很好地展现了每一代人对历史的贡献:革命、建设、改革开放……第四个故事关于70后一代,影片想要展现这一代的“创新”,但最后这个故事拍成了喜剧科幻,父亲也不见了……是影片把70后拉黑了,还是这一代遭遇了历史的尴尬?请看文艺批评今日原创首发,刘复生老师的快评《70后爸爸去哪了?》。
感谢刘复生老师授权“文艺批评”原创首发!
点击查看往期相关推送:
>>文艺批评·首发 | 刘复生:《我和我的祖国》为什么让王菲来唱?
>>文艺批评 · 国庆特稿 | 刘复生:七分《长津湖》,四分打给朝鲜战争
刘复生
70后爸爸去哪儿了?
——评《我和我的父辈》
总体来还不错,四个故事,前两个很好,第三个也可以,可惜最后沈腾的拉胯了。
四个故事的递进很讲逻辑,是精心设计的。通过四个父亲,四代人,讲述了一部共和国史。主题是通四统。
《乘风》
《诗》
《鸭先知》
《少年行》
第一代父亲“吴京”,历史贡献是为共和国的创立而浴血拼杀,子一代“乘风”,四十年代出生,长大后成为新中国的建设者;第二代父亲是“黄轩”(父辈也包括母亲“章子怡”,这点要表扬),历史贡献是为了共和国的建设而奉献牺牲,子一代大概出生于五十年代,长大后就成了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;第三代父亲是“徐峥”,历史贡献是在市场时代解放思想,勇于探索,子一代大概出生于七十年代……
一代接一代,严丝合缝。看到这儿,我已形成了惯性预期,只等待最后一个故事,70后父亲压轴隆重登场了。激动得连爆米花都不吃了。我是70后。
结果,父亲根本没出现。这一个单元名字应该改成,爸爸去哪儿了?
仔细一琢磨,我们这一代真的有点尬。念及此,我惭愧不已。对不起,难为沈腾了。你是对的。科幻,不怪你,是我们这一代太科幻了。
《我和我的父辈》电影海报
我们也算赶上了一个转折大时代,不能说没有机遇。但是,70后一代似乎没做出什么像样的历史贡献。
70后一代,的确是看着鸭先知们的广告长大的。但是,长大后我们只跟父辈们学会了划水。
我们在九十年代成家立业,那时的市场化改革真是加速推进,风起云涌,日新月异,但是我们并没有把握先机,建功立业。我们只是被大浪卷起,随波浮沉,忙着应付房贷和绩效考核,我们越来越“理性”,善于对人生进行数目字管理,更善于应付数据化生存。
我们没有主动性,没有能力创造什么,虽然见证了历史。
对这一历史,70后一代做了见证,也做了记录。在石一枫的小说里,它是“了不起的陈金芳”的奋斗与幻灭;在张猛的镜头里,它是爆破灰尘中的纪念碑式的烟囱;在贾樟柯的故事里,它是山河故人的天注定的命运;在梁鸿的笔下,它是留下的和出走的中原儿女以及埋了母亲的梁庄……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石一枫
《世间已无陈金芳》
张猛
电影《钢的琴》海报
贾樟柯
电影《山河故人》海报
梁鸿
《中国在梁庄》
但这都不重要。因为那不是我们塑造的历史。我们只是被历史所塑造。我们不思考。别人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。我们很焦虑,生怕走不快而掉队。更怕挤不上快车道,最怕的是孩子在起跑线上被挤出去。
父亲当得怎么样呢?这个得实事求是,我们没功劳也有苦劳。孩子真没少管,没少操心。整天像“大决战”中的统帅一样看地图,研究学区房,最后终于下定决心,变身最后一波接盘侠;订阅了各种教育公众号,跟抖音专家学招数对付鸡娃,直至成功把孩子逼到厌学。我们真的挺像机器人,一见孩子马上自动如唐僧般念经:一定要考上211,能除一切苦、真实不虚。揭谛揭谛,波罗揭谛,波罗僧揭谛,菩提萨婆诃……。我们疯狂打听补课名师,在家长群交流补习班信息。终于熬到把魔兽送到大学,又双减了。
谢谢电影,直接把我们拉黑了,避免了我们在银幕上父子反目,鸡飞狗跳,终落个不出场的父慈子孝,留下孩子妈妈在故事里做恶人。应该说,故事挺让人欣慰的,没有我们,孩子生活得挺幸福,居然保留了对科学的好奇,还摆脱了学业竞争的内卷漩涡,最后竟然成了科学家啦。真是奇妙,怎么做到的?
这就更让我们惭愧了。沈腾以一记羞羞的铁拳打醒了我们。我们就是捣乱的。
而且还很不负责任,儿子成长没有陪伴,溺水了都没人管。伤了孩子妈妈的心,害得她整天在外面酗酒,先得在小区健身器材上把自己吊得人不人鬼不鬼,醒醒酒才敢回家。真让人伤心呐。孩子妈妈也是70后,整天励志地活着,直到活成了喜剧。
《少年行》剧照
不要对编导有意见,多自我批评吧。再说了,人家沈腾也是70后。你能说他没资格?他替我们代言了,虽然把我们代言没了。你以为沈腾就高兴了,说不定他也纠结成麻花。
有些70后会自我安慰,机器人就是父亲,至少是代父,小片明显抄了《终结者》,镜头上还致敬了《莱昂》。机器人也相当于我们的替身了,而且挺呆萌可爱,还有点超能力呢。如果你这么想,就太臭不要脸了。电影怕你误会而自作多情,刻意说明,机器人是儿子的儿子,即是你孙子。“沈腾”在未来世界见到“儿子”时说,你是我父亲。机器人是儿子创造出来的,象征了儿子的自我成长。
《终结者》电影海报
《Leon》电影海报
这个单元为什么叫《少年行》,因为爹不行啊。唉。
机器人就是个工具人,人家是被“大父亲”李雪健从2050年好时代派来的,它遵从早已设定好的未来的程序和指令。同样,“儿子”响应的也是大他者的召唤,跟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。
四个小片,前边俩拍得相当好。可是,《乘风》《诗》,那么感人,我都很冷静,保持了专业观影人的风度。最后的喜剧科幻,看完差点哭了。因为我猛然意识到一个残酷的真相,70后,真是无足轻重的一代。
全剧终。别等了,没彩蛋。
THE END
或许你想看
● 文艺批评·新春特稿 | 刘复生:贺岁片,硬给!
● 文艺批评 | 刘复生:李云雷,以及我们这一代
● 文艺批评 | 批评家的任务——刘复生教授访谈
● 文艺批评 | 孙萌:轮回的路径—— 从《艺术家》与《钢的琴》看诗性怀旧电影
● 文艺批评 | 吕永林:文本世界的青年向何处去——石一枫小说中的赵小提、陈金芳和安小男们
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
长按二维码 关注“文艺批评”
图源:网络 编辑:Chestnut